个人信息

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
姓名: 王维宝
领域: 生产管理  运营管理  企业文化 
地点: 山东 青岛
签名: 王维宝老师 管理学硕士,有“引爆中国***执行力”美誉的“OEC管理模式”推广专家、海尔企业文化与班组建设研学专家。
www.wangweibao.com
  • 博客等级:
  • 博客积分:7
  • 博客访问:163119

专家文章

“潜规则”上了桌面 值得庆贺 2009-04-23

标签: 潜规则   桌面   值得   庆贺  

"潜规则”上了桌面 值得庆贺

作者:青岛海尔王维宝

 

日常生活中,特别是官场上,关于“潜规则”一说,曾让许多人一边憎恨无比,骂声不断;一边又潜心效仿,从中牟利。其现象的确让人回味无穷。

那么,什么是“潜规则”呢? 

学者吴思先生曾有过一句著名的诠释:“潜规则是官僚利用自己掌握的合法伤害权牟利形成的规矩”。如何破解“潜规则”,在法治社会,制度是最靠得住的利器,因此,不在制度上着力,“潜规则”就没有完全破解的一天。

制度出口在哪里?“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”,吴思先生大方向上给出了两个答案,一是“压缩合法伤害权的空间”,二是“把受害者反抗的成本降下来”。笔者认为,仅就官员选拔而言,可以简化为:其一“压缩自由选拔空间”,其二“降低举报成本”。

压缩自由选拔空间”,就是“通过制度来选人”。无论哪一种“潜规则”,都见不了阳光。只有通过制度选人,让一切都充分曝晒于阳光下,才能压缩“潜规则”的生存空间。辽宁本溪曾以“双推双考”而闻名,然而,前段时间该市拟提四名团市委的干部,其中三人竟是该市领导干部的子女。静而思之,可见是因为在制度的设置及操作中,偏离了阳光的轨道。苏荣说,最近江西正准备从六千名处级官员中选拔一批后备官员,被选中的官员要过四关,第一关是知识测评,第二关是民众基础测评,第三关是组织考核,最后进行面试。在大方向上,这就是“通过制度来选人”,这就能有效杜绝“潜规则”。

降低举报成本”,也就是说拓宽多种途径,鼓励体制内外对于“潜规则”的举报。出现“潜规则”不可怕,可怕的是面对“潜规则”表现出来的事不关己心态。永远不要怀疑民众的良知与正义感,只是在举报成本过高的现实下,良知与正义被暂时遮蔽了。只要拓宽举报的空间,降低举报的成本,就应该相信,有多少“潜规则”就会有多少正义的力量与之周旋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,能够抑止“潜规则”并发症的发生和影响。

2008年6月2日,江西省委书记苏荣约见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8名网友,同时通过网络与更多的网友展开了对话。在谈到官员选拔问题时,苏荣坦言,虽然尽可能按照德才兼备和“四化”的标准,但也不可否认“潜规则”的作用,不承认这一点,不是唯物主义者。(见2008年6月3日《信息日报》)

这是较高层面对“潜规则”的正面回应,让人怦然心动。依《北京青年报》评论员蔡方华先生所说,“不讳言‘潜规则’是打破‘潜规则’的起点”。说得很对,我们从中确实可以看到苏荣书记打破“潜规则”的决心。

然而,决心不等于希望,希望不等于现实,毕竟“潜规则”在中国由来已久,而且花样翻新。在现实环境中,如果某地区某部门的领导人敢于置自己的官帽于一边,或者置自己及家人的生命于一边,或许可以在局部范围内,在一定程度上打破“潜规则”,但个人的力量要与整个大环境相对横,甚至是要以生命作代价的。因为,从某种意义上说,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里一直有“潜规则”的阴霾在空中盘旋。但值得我们期待是,不论这种阴霾在中华大地的上空盘旋多久,以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中国共产党人,完全有能力逐步地消除这种“潜规则”的肆虐。

但您要记住,不要心急,免得上火!

推荐
王维宝老师 管理学硕士,有“引爆中国***执行力”美誉的“OEC管理模式”推广专家、海尔企业文化与班组建设研学专家。 www.wangweibao.com
类别:其它类别 |   浏览数(6295) |  评论(0) |  收藏

相关文章

发表评论

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,目前已输入 0 个字。
表情 [更多]
匿名评论
登陆账号: 密码: 找回密码 注册
看不清楚,换一张

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,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。